马克龙访华,他的态度在欧洲引起震动,美国人和亲美派开始出手阻拦。中企入股德国汉堡港这件事又出现变数,对朔尔茨的挑战来了。
中远海运
(资料图片)
马克龙从中国带走了18项合作,在返程的专机上,他表示欧洲不能沦为美国的跟随者,要减少对美国的依赖。没想到这么一句话,让欧洲和美国都炸锅了,支持者和反对者打的是有来有往。
在跟荷兰首相吕特举行的记者会上,马克龙再次表示,当美国的盟友不等于是附庸,欧洲得自己独立思考。在台湾问题上,法国不会改变一中政策,支持“维持现状”、和平解决问题。
这话一出来,美国的反华议员隔空“质问”马克龙,你是替自己说话,还是替欧洲说话呢?
美国人反应这么大,最担心的是欧洲真的走战略自主路线,跟中国加强合作,会削弱美国的霸权地位。欧洲各国内部的亲美派则开始蠢蠢欲动,准备跟美国打配合,限制中企项目。
德国方面第一个出现了问题,政府正在重新评估中远海运入股汉堡港一事,最坏结果将是毁约,终止交易。
马克龙和朔尔茨
中远海运收购汉堡港的股份,整个过程非常地一波三折。默克尔在位时,同意中远海运收购汉堡港福地码头35%的股份。朔尔茨上台后,这份合作案却被一拖再拖。
德国政府内部意见很分裂,以经济部长哈贝克为首的亲美绿党认为,中企持股超过25%,可能会插手汉堡港的运营决策。
但朔尔茨和汉堡港运营方面坚持促成收购,强调中企入股对德国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,并且这场交易也会成为中德经济不脱钩的证明。
最终,朔尔茨力排众议通过了收购案,但是还是打了折,中远海运只拿到了24.9%的股份。而现在,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突然把福地码头列为关键基础设施,让收购案的先决条件变了,要重审中远海运能不能继续入股。
汉堡港运营方是这么解释的:政府新规规定,所有年吞吐量在327万吨的港口都被列为关键基础设施,福地码头今年明显是要超标的,所以被重新分类了。汉堡市市长彼得·琛彻尔则表示,欢迎中企投资,是为了获得中国货主的青睐,但不代表要把关键基础设施的使用权给中国。但他之前的态度可不是这样的,而是跟朔尔茨一起力排众议,要促成中企投资汉堡港。
汉堡港
据德国媒体《每日新闻》的说法,码头变成关键基础设施,其实不会自动禁止交易。只是对政府来说,这不再是个单纯的商业问题,涉及政治这变数就太大了。
福地码头属性变动,究竟会不会影响中远海运收购进程呢?德国内政和国土部用所谓的“安全考量”为借口,拒绝发表任何评论。这种态度现在是不太乐观的。
此外,对于马克龙访华的种种言论,德国很多媒体、政客也很不满意。《每日镜报》称马克龙在分裂美欧联盟,插刀美国。
我们当然清楚这是无稽之谈,不过这些言论让我们更加看清,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亲美势力,组织是庞大,难以动摇。朔尔茨不愿中德脱钩,但如何扭转这些阻力,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
朔尔茨和贝尔伯克
德国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,跟美国的同步程度是远超法国,是因为德国领土上是有美军驻扎,但法国没有。马克龙从中国离开,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紧接着就来了,德媒认为她会谈中德、中欧关系,俄乌冲突问题,以及德国政府的中国战略草案。
贝尔伯克也是绿党出身,她的中国战略草案针对性很强,警告德企要对中国谨而慎之,但德国人以务实著称,这种带不来实际利益的无稽之谈,德国企业根本就不买账。
此外她还把台湾跟乌克兰相提并论,把两岸局势硬是混淆成“国家矛盾”,严重违背“一中”的历史事实,这些细节都可以证明,贝尔伯克对中国的态度不友好。
回想去年,朔尔茨访华在欧洲也是备受非议,跟马克龙现状十分相似。但是马克龙跟中方签订了多达51条细则的中法联合声明,比只强调经济合作的朔尔茨,合作要更深度。
朔尔茨的对华态度一向比较务实,但福地码头收购案里,中企入股比例的缩水,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德国政府的掌控并不扎实。我们还是希望,他能拿出一个强硬的态度,确保中企如约、顺利地进入福地码头。